惠安寺,位于邯郸市磁县磁州镇西槐树,始具规模建筑型式于晚唐,毁于元,后复建于明朝正德二年,寺院内有一棵古柏树,据说是复建寺院时所栽,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关于本寺的历史资料缺少,现任住持上定下云法师根据历史文献和老一辈人们的流传对惠安寺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整理和完善。
在邯郸磁县这片热土的历史中,唐天佑三年,即公元的906年为了把河东的磁州与河西的慈州分清开,从天佑三年(906)至五年(908)年时,曾一度将河西慈州更名为惠州,本寺即是在这两年内始具规模,初兴建成,故起惠州安宁为意,名惠安寺,这便是寺名的由来。
但这座古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在南朝初期,磁县的地理位置离当时的都城——邺城非常近。受梁武帝大兴佛法的影响,此地也是丛林林立,高僧云集。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初到震旦,即参北响堂石窟并住洞静修,后顺滏阳河而下,经过今磁州时见此地晨钟暮鼓,龙象满座,即在惠安寺现址(西槐树村)建草庵三间渡众说法,待人传心。
后来,达摩禅师又到成安并遇到了二祖慧可,再进邺城会晤了梁武帝,其后一苇渡江去到了嵩山少林寺闭关。而这惠安寺的前身那三间草庵,则一直有徒众守庵静修,香火不断。
到北朝后期,有一位名僧大德——僧稠和尚,和惠安寺有着甚深的因缘。僧稠大师,为北齐时的著名禅僧、武僧,是佛陀扇多(跋陀大师)的再传弟 子。起初从道房受止观,常依《涅槃经》行四念处法。后来又从道明受十六特胜法。他先后在嵩岳一带讲学,魏孝武帝为他在怀州尚书谷中立禅室,集徒供养。齐文宣帝于天保二年(551年)请他到邺都,从受禅法和菩萨戒,命他兼任石窟大寺之主。佛陀扇多称赞他说:“葱岭已(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著有《止观法》两卷,弟子有昙询、静林。又创发武学——少林拳,属有史所记载的僧人中习武之第一人,据唐代《朝野佥载》记载:“稠禅师初落发为弥时,辈甚重,每休假,常角力,腾越为戏,而禅师以为弱见凌,给侮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抱金刚足而誓曰:汝以为闻,当佑我….…金刚见形,手执大钵,满中盛筋。......稠惧金刚遂食, …试行其臂, 筋骨强劲。因入殿中,横榻壁行,自西向东,凡数百步又跃至于梁数回,乃引重千钧,其拳捷晓武功,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通过以上内容的记述,不难看出僧稠勤奋习武,刻苦磨炼,是位拳技高超的僧人。对于“僧稠创少林拳”之说,长久以来得到一些专家的支持,认为僧稠是少林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武僧,僧稠所习练的就是少林拳。当时的少林因有达摩大师之禅法育心,又有僧稠之武学炼身,可称之为禅武相宗,禅武并弘,后就有了禅武祖庭之美誉。后僧稠和尚因德名远播,受当时僧俗学者之延请来到磁州。
僧稠大师到达磁州时,齐文宣帝在邺都西南80里的龙山之阳为其建立云门寺,以便大师弘传教法,广收门徒。在建寺期间,僧稠大师并没有住进文宣帝为其安排的金碧辉煌的大寺院内,却执意要寄身于惠安寺之前身,达摩大师所建的这三间草庵中修行,但这没有影响闻名而来的僧俗香客,反道是一派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可谓香热金炉、法演大乘之象。
跳丸日月,转眼到了唐代开元十一年,菏泽宗第二代祖师,即磁州法如,又名智如。俗姓韩(一说为王)。也和这座古刹有着不解的因缘,他住太行山、又住磁州,因期法统之正宗,教旨之凛然,从学之众不下千人,是名传千古之高僧大德,他的住锡也使当年的三间古庵盛极一时,可谓法台高筑、宗风丕振。法如祖师下法嗣其中有圭峰宗密大师(为华严五祖),也自此奠定了惠安寺与华严宗的殊胜因缘之缘起。
流光易逝,到晚唐时期,这达摩大师遗留的三间草庵因为冥冥中的眷顾与加持,也迎来了它必然的春天。那时有一神僧(佚名)在磁州游历时,偶遇城东三里(现磁州镇三里屯村)一谢姓大富长者,他的公子患了哑病突然失声,几经周折寻遍名医,也未能使其康复。这神僧因于其有莫大的因缘,故显神通为这位公子医治,在其头部猛击三掌,刹时之间使期能发声如洪钟,奇迹般的痊愈,使在场者无不称其奇叹其妙。后谢姓大富长者为方便神僧能近身宏法,利生救苦,发心为神僧兴建寺宇,这神僧在选址之时则心有独钟的将寺址选建于达摩大师所建这三间草庵之上。得大富长者之资助,很快草庵就被扩建成了寺院,起名曰惠安寺,这寺名一用就是1120年,从未更改过。当时寺内常住僧众达百余人,盛况空前、佛法大兴,上善云集、香火鼎盛。岁月无情,寺院历经风霜,后于元代时毁于战火,仅存大雄宝殿半间。但承蒙因缘具足,祖德厚旺。又于明正德二年得到重建,再一次迎来了本寺历史上的第二次兴盛。
在明正德二年(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即公元的1507年,复建惠安寺时,正值灾年。在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历史中,记录在册的自然灾难多达一千多次。可想而知,当年的人力物力之缺乏,从而使复建惠安寺的困难变的较平时更大很多。
那时发心复建本寺的是名叫柏亭的老和尚,大师欲向磁州时中进士的纪杰大人募化兴建,做千年功德。 纪杰回言:“大师是有修为的大德,自有佛助,在您的伴佑之下,我相信此寺可保久矣,可您不可千年,又如何可保那惠安寺千年?若是不保,则功德不久,修亦不能造福长远,只在电光火石。倘大师可保古刹于千年,长滋我故土之芸芸,我自当出力兴建,不复有虑于后有。” 柏亭大师为解纪杰大人之后忧,特于庭中种了一株与已同名之柏子树,其本意是让这株柏树代替自己在以后的千年中守候寺宇安宁。后在回纪杰大人的书中立深愿云:纳观此刹古来龙象辈出,后也德行崇高者众,是后世之弘法重镇,不因此胜,不复劈尘复寺,愿圆寂之后寄神于树伴佑惠安而常兴,守候功德而长久。大师确实说到做到,在他临圆寂前,坐于自己所植的柏子树下,虹光羽化,寄神于树,如其所愿的看护着这一方的安宁,镇守为这一方保仗。纪杰大人见老和尚宁可化身成树不求作佛也要复建惠安寺之决心,故发大菩提心,兑现诺言,多方发起,自多出力,复兴了这座经年宝刹——惠安寺。
这殿前柏子,也如同真的有了柏亭大师的神住一样,一坐就是515年,所以有了老百姓说的:树旺则寺兴,树存则寺住之说。禅门也有赵州和尚,多有人问他祖师西来之意时,常以庭前柏树子为寓而做开示,演其正法眼藏、湼槃妙心。时值今日恰逢盛世,政通仁合,今年的柏树在树上又长出一冲天长枝,高达一米有余。正所谓道:落尽最高处,始知松柏青,百花皆凋时,寺如树正兴。
明正德二年复建的惠安寺,是本地最大的丛林道场,常住僧众达三十余人,寺院占地有六十余亩,当时的主要建筑有:四柱三间的戏楼、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藏经楼、斋堂、五观堂、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寮舍,寺外西侧还有三间龙王殿。其规模之弘大,教化之宏深,法务之森然,影响之深远,使这座名兰古刹气势恢宏、光彩奕奕。
光阴终如石火电掣,惠安寺在如星河一样的历史更叠中又迎来了百年兴盛后的又一次毁灭。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华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磁县贾壁乡成立。滏阳河西槐树村西闸是磁县县城至贾壁乡抗日民主政府交通要道上的必经点,那时的惠安寺曾作为交通站使用。
1938年—1945年抗战期间,王维纲、江东平、田裕民、杨三朝、纪德贵、张锡珩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众多革命人士多次在此寺歇脚住宿。
1942年春,日军对磁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大清缴,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田裕民与通信员赴磁指导工作,路过西闸时被日军发现,来到惠安寺受当时僧人的指引,躲避在佛像台下的暗道,日军搜捕未果,气急败坏的砸毁、炮轰了寺院殿堂及所有佛像。仅留了大雄宝殿三间、地藏殿三间和那庭中与大殿对望了几百年的柏子树。
1945年秋天,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即将打响,西槐树村仅有的50多名青壮年按照县委指示,组成担架救护支援队赶往前线参加战斗。那年的农历七月二十,村里老人们,自发的来到佛殿前焚香许愿:如能保佑村里年轻人平安归来,将重塑佛像金身,许下起骡马大会、唱三天大戏还愿的方式庆贺。真是人杰地灵、佛遂人愿,解放汤阴战役结束后,50多名担架救护支援队的年轻人,竟无一人伤亡全数安全的返回了家乡。于是村里人便集资还愿重塑了金身佛像(后称金甲佛祖),并与1946年农历七月二十起下庙会,唱三天大戏庆贺。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从那以后的每年农历七月二十都是惠安寺重大的庙会节日。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时代迎来了新的局面,惠安寺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开始了它的第三阶段的兴盛和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磁县佛教协会的支持下,2000年8月惠安寺大殿被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被批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在广大信教群众及四众弟子的关心、支持、帮扶和布施下,惠安寺于2004年又复建了山门、观音殿、龙王殿、地藏殿及寮房数间,抢救性修缮了县级保护文物——大雄宝殿。在现任住持上定下云大和尚的带领下,对各殿彩绘进行了修复,殿前宝鼎进行了升级、山门围墙进行了优化、双创四进得到了提升、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佛法宣化得到了复兴,有了现在的规模。从而使惠安寺的历史长卷中又添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刹庄严一新,经声佛号不断,弘法利生不绝。六祖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来的惠安寺也定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信教群众的维护下、祖师大德的加佑下继往开来。坚持佛教中国化发展方向,加强政治引领,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依规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信众爱国爱教、利乐有情。所谓道:千载传心,佛日重光于盛世。 万年正续,宗风再振于磁州。
撰文:惠安兰若
编辑:姬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