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县讲武城镇朝冠村,有一位80后大学生“猪倌”叫李海蛟,他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一干就是12年,现就职于磁县华威养殖有限公司。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李海蛟以奋斗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青年党员的理想和荣光。
2015年,他被磁县县委、县政府评为“百名青年创业先锋”;2016年,被评为“邯郸市劳动模范”;2021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优秀农村能源示范户);2022年,被磁县县委人才工作小组授予“磁县首届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拔尖人才”;2023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11月,获河北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
2012年,24岁的李海蛟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放弃大城市的优渥条件和待遇,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畜牧业。
李海蛟将大学的养殖技术与家乡畜牧养殖实际情况相结合,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制定了全新的现代化建设方案。短短两年时间,公司由原来的年出栏生猪5000头,增加到年出栏15000头,并逐年翻番。
企业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李海蛟独创了“一餐饲喂”饲养方法,在同行领域最先使用,减少每天母猪喂料应激次数和生物安全风险,从而提高产仔数和分娩率,有效提升了养猪质量和效益,年增收达600余万元,而且仅“一餐饲喂”饲养方法一项就每年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养猪产业逐渐做大做强,可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李海蛟经过多次考察研究,制定了“零污染、多循环,先生态后养殖、先保护后建设、养殖种植一体化”方案。先后投资建成1000立方米沼气池2座,年产沼气60多万立方米,为3000余名村民提供集中供气清洁能源,每户每年节约近千元。同时,还利用沼气发电机发电,每天发电15小时,供场区炊事、照明、磨料及取暖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沼气工程所产的废物可还田利用,实现了畜禽养殖粪便变废为宝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形成了以畜促沼、以沼治污、以沼促农、以农促畜的零污染循环型养殖模式。
怎样才能让全村富起来?是李海蛟一直思考的问题。2017年,李海蛟牵头发起“1+100”生猪养殖项目,采取“党支部+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和免费培训。
600多户养猪户在他的帮助下,每头猪降低养殖成本100余元,整体增收200余元,共创效益达500万元。
为了更好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李海蛟又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000余亩,进行花卉、粮食、蔬菜、瓜果、树木等多个品类的种植及销售,配合养殖场的沼气工程项目,大量消耗沼渣沼液等有机肥,保障了环境的清洁,也保证了有机果蔬等无公害产品的产量,实现了科学种田、科学养猪、科技兴农。
近年来,在李海蛟的带动和帮扶下,受益农民达到1200人。李海蛟表示,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 通讯员 张兰鹏
编辑 : 姬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