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休息好就会好。脑卒中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瘫痪),完成日常行为活动有一定困难,家属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给本可自己吃饭的病人喂饭、不让病人自己拿东西等。久而久之,患者产生了依赖心理,患上了废用综合症。 误区二:吃药就会好。患者家属们觉得,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就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这样也会患上废用综合征。 误区三:猛练患侧。脑卒中后,患者家属常常误导患者只训练患侧肢体,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坏”胳膊就用力往上抻。这样,会造成严重的肩关节半脱位。同时,这样反而阻碍了患者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精细技巧能力的恢复。 误区四:用力过度。患者及陪护人员往往错误的认为,运动锻炼越用劲效果越好,于是就不断加强偏瘫肢体肌肉的收缩力度进行有力的屈肌动作,结果强化了屈肌运动,但抑制了伸肌运动,使偏瘫侧上肢常呈现屈曲痉挛状态。 误区五:过早训练。有些病人和家属心急,患肢略能动,就急于求成,患者还不具备独立坐、站等条件时,就迫不及待地由几人牵着拉着开始走路或爬楼梯的强化训练,导致患者走路画圈、震颤等。这些过早的或过猛的康复训练,有可能使患者患上误用综合征。 我们了解了康复常见误区,那什么是废用综合症及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症是指脑卒中发生后,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结果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肺部感染、骨质疏松,留下后遗症。 误用综合症是指脑卒中发生后,进行粗暴或错误的护理康复,导致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的增强,异常步态的习惯化及跌倒所致骨折等。 怎样正确进行运动功能康复? 阶段一: WHO提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在重病初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及早的进行良好的体位摆放,采取正确的卧位非常重要。这些卧位的方式可以预防或减轻痉挛,防止日后会出现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如肿胀、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阶段二: 当患者稍微可以自主运动的时候即可开始第二阶段康复训练了。此阶段的康复训练通常是多项治疗同时进行,比如:神经促通技术,它是一种通过锻炼外周肢体,从而反馈刺激中枢神经,达到促进功能恢复的技术。例如:1)物理治疗,是指应用电、光、声、磁、水、蜡等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通过刺激人体局部的神经,达到锻炼外周神经的目的。但因肢体痉挛在进行电刺激治疗时,会有些许疼痛感;2)光疗电刺激,特别提到的是磁刺激技术,它是一种无痛、无创、无侵入,被称为21世纪大脑研究的四大利器之一,它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在刺激部位的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达到评估及治疗作用;3)作业治疗,是指采用有目的有选择性的作业活动使患者在作业中获得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障碍的功能恢复,大多数患者经过这段训练后可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 阶段三: 此阶段主要是家庭康复,针对第二阶段已经恢复的现状进一步恢复其功能,锻炼患者独立进食,行走等自理能力,使其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卒中后有后遗症不要慌,根据医生制定的方案,科学的进行康复,不要放弃,不要过激,在坚持中一步步走向健康。 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赵凤祥
编辑:尚治红
审核:姬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