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农业大县,曲周借科技创新之力,在绿色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从早期改土治碱到声名远扬的科技小院,从成为吨粮县到全力推进绿色发展,曲周县借科技创新之力,实现农业生产一路领跑。
近年来,曲周精心规划,以“一核引领、两极拉动、四区增效、一带融合”的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为导向,高标准构建科技赋能、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绿色产业、绿色经营、绿色政策等“六大体系”。2023年5月,在农业农村部对第一、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考评中,曲周县表现突出,荣获“好”等次。
早在2019年,曲周县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过程中,曲周县与中国农业大学紧密合作,联合成立共建专班,明确25个成员部门职责,凝聚强大合力。为助力科技转化和绿色发展,曲周县出台涵盖人才、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机制。作为农业财政资金整合试点县,曲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项目资金17.9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曲周建成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成功引入5支院士团队,设立2家博士后工作站,100余名专家教授长期扎根曲周,开展科研与技术指导工作。其中,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团队首创的科技小院模式,不仅在曲周落地开花,还向全国辐射、走向世界。目前,曲周围绕绿色增粮、种养循环等绿色技术,已建成16家科技小院,形成4个集群,每年吸引120余名研究生入驻。此外,曲周县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及学生提供挂职岗位,让科技人员深度融入农业发展一线,累计培养新型科技农民8万余名,为先行区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人才动力。 张福锁院士团队攻关创新的小麦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目前,县校联合全力打造粮食产能提升大会战,建立的“绿色吨半粮”千亩攻关田已初显成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曲周经验”。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曲周县蛋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构建起涵盖种苗培育、饲料研发、粪污处理、血液提取、熟食加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获“中国生态鸡蛋之乡”“中国生态原产地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下一步,曲周县将以南里岳蛋鸡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发挥北农大禽业龙头带动作用,与中国农大、千一禾盛(北京)科技公司联合共建禽蛋创新研发中心,携手中国供销集团、北京鸡蛋帮数字平台等央企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建立中国供销华北蛋品交易中心,推动蛋鸡产业朝着标准化、品牌化、数智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把曲周打造成中国禽蛋数字之都。
曲周县还充分挖掘科技创新优势,投资8.6亿元建成农业科技馆和农大园、漳滏园2个3A级景区,积极探索培育“农旅+党建”“农旅+科研”“农旅+招商”等多种新业态,在全国率先打造“农科研学”县域旅游品牌。2024年3月开展“山河四省万人游曲周”活动以来,每周吸引5000余人前来体验农科研学,为先行区建设注入新活力。2024年5月,研学基地苗乐园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曲周)蔬菜种业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60余项,交易额达2.1亿元。下一步,曲周将持续推动农科研学新业态,聚焦种苗、种鸡、天然提取、特色品牌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新模式,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推进绿色先行区创建过程中,曲周县始终坚守“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标准化生产,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省级以上标准化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1个,认定辣椒红、甜菊糖苷等加工产品国家标准40余项、省市级标准12项,主要品种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78%以上。二是坚持技术转化,取得发明专利146件,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设施1073项,获评“国际先进”以上科技成果6项,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15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成效显著,绿色低碳产业链逐步完善。三是坚持品牌发展,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大绿色研究院合作推进绿色品牌建设,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0家、家庭农场75家、合作社46个,注册涉农商标160多个,获省级知名商标31个,认证“曲周小米”“曲周圆茄”等“三品一标”农产品28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4件、上市或挂牌公司4家,其中晨光品牌已成为天然物提取行业的世界领军品牌。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谢伟娜 通讯员: 韩富强
本版编辑:姬占金